本帖最后由 小鱼学安全 于 2025-9-20 11:44 编辑
在数字化进程加速的当下,企业网络安全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而构建真正「固若金汤」的防护体系,离不开技术、架构与运营三者的深度融合。作为深耕安全领域多年的从业者,我们基于深信服的技术体系,在漏洞治理、数据安全与零信任落地方面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漏洞加固: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免疫” 传统的漏洞管理往往陷入“扫描-修复-再扫描”的循环,效率低且滞后。我们通过引入深信服安全感知平台(SIP) 与终端检测响应系统(EDR) 及全网行为管理(AC)的联动,实现了漏洞的闭环管理。 · 智能漏洞发现与评估:SIP 不仅通过资产测绘识别系统漏洞,更结合ATT&CK模型和行为分析,评估漏洞的真实可利用性和攻击路径,优先处理高风险漏洞。 · 一键加固与验证:通过EDR批量下发加固脚本或补丁,并实时验证修复效果。对于暂无法修复的漏洞,通过深信服下一代防火墙(AF)的虚拟补丁功能进行临时防护,极大缩短了漏洞暴露窗口期。 · 实战案例:某次爆发的高危WebLogic反序列化漏洞,我们通过AF在边界立即部署虚拟补丁拦截攻击,同时通过EDR在3小时内完成全部受影响服务器的补丁安装与重启验证,实现了业务“零中断”、安全“零事件”。
二、数据安全:加密为基,管控为要 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我们以“默认加密、最小权限、全程审计”为原则,构建数据防护体系。 · 传输加密:利用深信服AF的SSL/TLS解密能力,对出站流量进行解密检测,防止数据通过加密通道泄露;同时对内网关键业务流量强制使用国密算法加密。 · 存储加密:结合深信服超融合(HCI)的分布式存储加密功能,对虚拟机磁盘及数据库文件进行透明加密,确保即使硬件丢失数据也不泄露。 · 访问管控与审计:通过深信服数据安全模块,对数据库操作进行实时审计和脱敏控制,并对异常访问(如批量下载、非工作时间访问)进行实时告警甚至阻断。曾经有效发现并阻止了一次内部员工试图通过OA系统批量导出客户资料的行为。
三、零信任架构:身份为新边界 零信任并非推翻重建,而是对现有安全能力的融合与升级。我们以深信服aTrust零信任访问控制系统为核心,逐步落地“永不信任,持续验证”的理念。 · 身份驱动访问:放弃传统IP地址授权,将所有应用隐藏于aTrust网关之后。员工、合作伙伴访问任何应用前,必须通过多因素认证(MFA)验证身份,并由aTrust终端环境检测客户端是否合规(如是否安装EDR、是否开启磁盘加密)。 · 动态权限控制:根据用户身份、设备安全状态、访问时间、地理位置等多维因素,动态授予最小访问权限。例如,运维人员从非公司网络通过陌生设备登录时,仅能访问跳板机,且会话时长受限。 · 平滑迁移路径:我们采用“由外向内、由新到旧”的策略,先从移动办公和互联网暴露应用切入,逐步替代传统的VPN接入。目前已完成80%应用的零信任化改造,用户体验更流畅,安全水位显著提升。
总结与展望 深信服的安全产品体系为我们构建“固若金汤”的防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但真正的成功在于将技术、流程与人有机结合。通过AF、SIP、EDR、aTrust的联动,我们实现了从网络到终端、从数据到身份的全链条防护。
未来,我们期待与深信服共同探索更多智能化能力,例如将AI用于威胁狩猎、实现更精准的异常行为分析,让安全体系不仅“固”,更能“智”,动态应对未来未知威胁。 欢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共同推动安全行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