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牵网线的 于 2024-10-25 10:26 编辑
1、安全建设完后为什么要安全运营呢?安全运营能够提升企业在威胁监测和应急响应方面的能力。通过常态化的安全运营工作,企业可以对自身的安全状态有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此外,安全运营还能够构建整体联动的主动安全防御体系,围绕业务活动场景实现预警、响应、处置和恢复的闭环,使安全要素得到最优配置
2、你认为安全运营应该包含哪几个维度的运营,或者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开展?
技术层面:安全运营首先依赖于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这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NGFW)、入侵防御系统(IP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防护(DDoS)、Web应用防火墙(WAF)等多重安全防护能力3。这些技术工具需要被有效地配置和管理,以确保它们能够协同工作,形成整体的安全防护能力。
流程层面:安全运营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流程来支持。这包括事件预防响应、灾难恢复、违规调查等2。这些流程需要被定期审查和优化,以确保它们能够在实际的安全事件中发挥作用。
人员层面:安全运营的成功离不开人的参与。这包括安全运营人员的能力、意识和培训。安全运营人员需要具备逆向分析、应用安全等能力,以便在安全事件中快速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1。
数据层面:安全运营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这包括对流量、主机、网络、日志数据等多维度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3。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形成更精准的事件还原,降低误报率。
管理层面:安全运营还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支持。这包括安全管理从业人员的角色和职责、安全策略的制定和执行等2。管理层面的支持可以确保安全运营的各项活动得到有效执行,并且能够在组织内部形成持续改进的文化。
3、你在安全运营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安全意识不足:许多员工对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安全漏洞频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建立了安全知识库,实时更新并发布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确保各级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遵守安全规定。
技术手段不足:在实施安全管理标准化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技术手段无法完全满足需求。为此,我们引入了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工具,如大数据、机器学习、UEBA、SOAR等,结合自动化流程和安全运营专家服务,构建了“威胁感知、分析定位、智能决策、响应处置”的快速安全响应体系。
流程不规范:企业在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方面存在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标准的工作流程和协同机制,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并通过定期的演练和评估,确保流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对下属单位的安全运营现状不了解,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为此,我们加强了对各级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建立了全面的安全监管体系,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安全运营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应急响应能力不足:企业缺乏有效的应急响应流程,面对突发安全事件时反应迟缓。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应急响应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全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4、你认为安全运营的价值效果如何体现,它的难点在哪里呢?安全运营的价值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企业威胁监测和应急响应能力:通过常态化的安全运营工作,企业能够对自身安全状态有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并提升威胁监测和应急响应的能力。
实现安全制度与策略的执行:安全运营能够确保安全制度和策略的有效执行,包括安全意识提升、安全风险管理、安全合规管理、安全漏洞管理以及安全告警与事件处置的闭环。
降低总体安全运营投入成本:通过整体的安全运营方案,可以减轻客户的安全运营负担,降低总体安全运营投入成本。
安全运营面临的难点主要包括: 人员短缺和专业人才匮乏:缺乏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IT安全工作人员是实现有效安全运营的一大障碍。很多大型企业并没有建立与规模匹配的专职安全运营团队,导致在实战攻防演习中非常被动。
技术和工具的兼容性问题:各种安全工具之间不兼容,导致分析师难以切换工具并可能出错,自动化不足也浪费了大量人工工作。
信息过载和误报问题:由于信息过载,许多警报未被处理或出现误报,这使得SOC监控范围有限,无法全面了解基础设施。
缺乏有效的量化指标和管理制度:目前安全运营缺乏清晰明确、业内共识的量化指标,导致安全运营水平难以数字化考核,影响了企业投入安全运营的积极性。
安全设备和平台的管理复杂性:过多的管理平台增加了运营复杂度,各安全组件独立运作存在数据孤岛,导致安全运营难以从全局着手。
持续创新和技术更新的压力:需要不断引入前沿的创新技术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威胁形势,这对企业的技术能力和资金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