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各级政府大力推动科技产品国产化,国产化产品替代国外友商产品的进程进一步提速。作为一名在甲方IT一线混了若干年的小白,浅谈一下甲方用户对于国产化替代的态度、意见与建议。
说下本人工作背景,本人长期从事制造业(研产销一体),最近多年就职于高新技术研发制造业。本文考量角度来源于非大型研发制造业。
对于甲方企业,除去政策性的强制要求(各级政府强制要求的信息化系统\设备上线、更新)或订单的国产化要求,轻易是不会进行已有业务系统、设备的更新。我所在的非大型研发制造业,业务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不高,简单信息化部署加上IT人员的个人素质往往就能满足企业对于信息化程度的要求。所以能打动甲方企业更换设备的理由必须是能抓住其当前痛点,该痛点已经或者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或者改善该痛点后能对企业有管理增效、成本降本甚至是营收上的收益。
示例某司的Vmware EXSI版本是5.5,对于甲方老板来说,该系统正常运行,业务无异常,完全没有更换的需要;对于甲方应用人员来说,业务可以访问、使用,满足工作需要就可以了;对于甲方IT来说,业务一切平稳,维护已经熟练,用熟不用生,自然也不愿意轻易去更换。
此时需要乙方主动沟通甲方,说明功能、优势,尤其是产品的新功能,该新功能需要顺应当前技术的主流发展趋势,产品替代有什么好处。还是以上文的5.5版本EXSI为例,该版本在安装centos7或ubuntu20以上版本时系统会报错;或者5.5版本的EXSI已经很老了,当前已经很难找到适配的服务器可以进行安装,一旦设备损坏再想恢复业务会很困难(能用这么老的版本的EXSI,大概率是有一些很老的服务部署,适配的甚至可能是win2003这种系统);
多了解一下客户的业务组成,才更有可能把产品推给客户。当然说一点,我本人其实也是比较反感乙方销售突然打个电话,上来就说要拜访。甲方不是一天一张报纸一杯茶,内部也是有很多工作要处理的,尤其是内部没有明确需求的情况下,是很反感这种没有目的、撒网式的上门拜访。
让产品经理把PPT写的更实际一点,少一点空话和虚话,功能明确,效果真实,有一定远见的IT人员看到后,会主动去推进或者待到时机成熟后会进行相应的功能适配推行。千万不要过分放大功能,反正对于我来说,很多功能效果只要聊一聊,问几个关键要素,基本上就能判断出来你这个产品能不能适配我的需求,PPT与实际功能不匹配只会让我选择pass这款产品。
假设甲方企业确定要更换产品,合同也签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和甲方IT保持联系,确认好功能需求和业务涉及范围、业务难度、特殊业务,做好实施方案、实施准备、验证方案和应急方案等等,自己要想清楚,也要让甲方去想清楚,甲方才是清楚自己业务流程的人,你的方案是适配甲方的,方案制定后一定要让甲方审核!不要蛮干,上一个蛮干的人被我抽的狗血淋头!后端业务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你觉得宕机无所谓,重启一次就好,那你要知道整个甲方的业务是要陪你重启一次的,甲方会骂人甚至索赔的。
我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哪一次业务割接是能顺利的,最坑的一次业务割接,等于全部割接工作是我亲自去干的,乙方把整个割接搞崩了,我干了一夜给修回来的。
一定切记的是宁可拖几天干,也一定要把涉及的业务搞清楚、搞明白、搞仔细,就假设超融合替换VMware,要替代的服务器有哪些,功能是什么,IP多少,MAC多少,需要替代的物理机上的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有没有关联,需要替代的物理机上的服务器与其它平台上的服务器有没有关联,服务器有没有什么特殊配置,信息安全有没有要求,业务访问有没有要求。。。等等,需要搞清楚很多东西。换设备容易,业务崩了想修回来可不容易,尤其是延迟敏感业务,那每一分钟都是钱。
总体来说就是产品可靠、宣传真实、功能明确、效果直接、实施靠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