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跟大家来聊聊VMware替换的看法。 上半年看到几个头部金融企业和大客户还在给VMware做扩容、续合同,不免心生疑虑。 最近跟两位企业IT技术负责人聊过之后,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当口,不少企业在虚拟化技术的选择上,好像都卡在了两难的境地。 一边是对VMware技术栈早就形成的深度依赖,另一边又挡不住云计算和开源技术的巨大吸引力。 这就让我忍不住琢磨:我们是不是太依赖单一技术供应商了?当有更合适的方案出现时,企业能不能有勇气迈出改变的那一步?1 一、技术迭代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VMware作为虚拟化技术的开拓者,确实为企业IT现代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任何技术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就像当年大型机慢慢被x86服务器取代一样,技术迭代本来就是产业发展的必然。 如今云计算和开源技术发展得这么快,有几个现实问题我们绕不开: 首先,VMware的授权模式与云原生理念存在根本性冲突。其按CPU核心数收费的模式在容器化、微服务架构盛行的今天,已成为国内企业IT成本中不可承受之重。 其次,专有技术栈的封闭性把某些技术输出型企业的技术自主权框住了。业务要快速迭代的时候,等厂商发布补丁、更新功能的那点时间,往往根本赶不上需求,而软件快速迭代本就是业务发展的硬要求。 再者,国产产品这几年进步特别快,技术上跟国外产品的差距越来越小,价格优势反倒越来越明显。对企业来说,选商用产品比搞开源更划算、也更稳妥。尤其现在企业都在讲降本增效,选国内商用产品的好处就更突出了。 最后,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供应链风险,这一点虽然不便展开多说,但确实是很多企业技术负责人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 有个大型金融机构换了VMware的核心系统后,不光每年省了几千万的授权费,新业务上线时间也从原来的两周压缩到了两天。 更重要的是,基于开源技术栈搭的新平台,能让他们根据业务需求自己优化,不用再被商用产品的发布周期牵着走。 当然,不是所有客户都有自主研发的能力,说到底还是看投入产出比。绝大多数客户既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必要去搞自研。要是国内能替代VMware的商用产品性价比更高,那何必费劲自研呢?省时省力又省心。 不管是客户自己基于开源产品搞研发,还是选国产商用产品替代,这样的例子在各行各业都越来越多。 那些觉得"VMware不可替代"的说法,其实是没看到技术进步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2 二、替代不是目的,价值才是关键 每次聊到替换VMware的话题,总有人说这是"为了替代而替代",这其实是把概念弄混了。 我们不是说要盲目替换,而是建议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做技术评估。 如果现有的VMware环境没有合规要求,完全能满足业务需求,成本也能接受,那当然没必要为了跟风去换。但要是碰到这些情况,企业是真该认真考虑替代方案了: - 存在合规或版权方面的问题; - 授权成本已经严重影响到IT预算; - 技术栈的限制让业务创新卡了壳; - 被供应商绑定,带来了战略风险; - 运维的复杂程度超出了团队能力; 真正的技术中立,不是对所有技术方案都一视同仁,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最适合的。 既然VMware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理性的技术决策者就该打开思路,多看看各种可能性。3 三、替代之路需要理性规划 技术替代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个需要周密规划的渐进过程。 光看厂家宣传肯定不行,就像看病得对症下药,技术替换也得量体裁衣。我建议企业可以这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