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业务 “全在线”,传统边界防御因 “一旦突破即全域暴露” 的缺陷,难以抵御 AI 驱动攻击与远程办公带来的风险。零信任架构以 “永不信任、始终验证” 为核心,而深信服基于 ZTNA、终端安全、数据防护的一体化方案,为企业提供了从 “架构设计” 到 “落地运营” 的全流程支撑。本文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深信服产品技术要点,拆解零信任落地的核心架构、实战步骤与行业案例,助力企业构建 “固若金汤” 的安全防线。 一、零信任核心架构:深信服 “身份 - 终端 - 网络 - 数据” 四维防护体系基于深信服 “SASE(安全访问服务边缘)+ 零信任” 融合理念,架构设计需打破传统网络边界,以 “身份为中心” 串联终端合规、网络访问、数据防护全环节,实现 “动态验证、最小授权”。整体架构图如下:
二、零信任落地实战三步法:结合深信服工具的可复用流程 (一)前期评估:明确边界与优先级(1-2 个月) 零信任落地需先梳理企业 “安全痛点” 与 “核心资产”,避免盲目投入。参考深信服实施方法论,重点完成两项工作: 1、资产与权限梳理:通过深信服资产探测工具,扫描企业终端(PC / 服务器 )、网络设备(路由器 / 交换机)、核心业务系统(ERP/CRM/ 数据库),建立资产台账;同步通过 系统导出当前用户权限,识别 “权限过宽” 问题(如普通员工可访问财务数据)。 风险优先级排序:结合漏洞扫描功能,对资产进行风险评级,优先保障 “高价值资产”(如客户数据、生产系统)。 (二)分阶段落地:从办公场景切入(2-3个月) 遵循 “小步快跑、快速验证” 原则,以深信服工具为支撑,分场景实现零信任能力:场景 1:远程办公安全接入(最易落地)痛点:传统 VPN 存在 “接入即全域可信” 风险,远程员工私接设备易引入病毒。 深信服方案落地:部署深信服零信任和AD域双重验证:终端需满足 “系统补丁最新、病毒库更新至 7 天内、禁用 USB 存储” 等基线,否则自动引导至修复页面;基于 “角色 + 资源” 授权:销售部员工仅能访问OA和CRM 系统(端口 8080),无法访问生产数据库;且访问权限仅在 “工作日 9-20 点” 生效,超时自动失效;效果:通过该方案,将远程办公安全事件发生率从每月 12 起降至 0 起,同时减少 VPN 并发压力(带宽占用降低 40%)。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运营优化:构建持续迭代闭环(长期)零信任并非 “一建了之”,需通过运营持续优化策略。结合 平台,建立 “监控 - 分析 - 响应 - 优化” 闭环:实时监控:采集终端 EDR 日志、数据操作日志、“身份认证成功率”“终端合规率”“异常访问次数” 等核心指标; 平台的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异常行为,如 “同一账号异地同时登录”“非工作时段访问核心系统”,误报率控制在 5% 以内;自动化响应:针对异常行为,系统自动执行预设动作,如冻结可疑账号、阻断异常 IP、发送告警邮件至安全团队,响应时间从 30 分钟缩短至 5 分钟;策略优化:每月分析攻击案例与日志数据,调整验证规则。 三、落地难点与深信服解决方案落地难点 1、Legacy 系统适配(如 XP 终端)采用 “深信服安全网关 + 代理转发”,将老旧设备接入零信任体系,无需改造原有系统; 2、跨部门协同效率低通过密码代填与OA、CRM等业务系统对接,实现 “登录妈登入”,减少用户密码多而忘记的苦恼; 四、总结:零信任落地的 “深信服实践启示”构建 “固若金汤” 的零信任体系,需把握三个核心: 1、工具协同:避免 “单点工具”孤岛验证; 2、场景驱动:从企业核心场景(如远程办公、数据防护)切入,而非 “全面铺开”,降低落地难度; 3、持续迭代:零信任是动态过程,需通过运营闭环不断优化策略,让防护能力跟上威胁变化。厂家理念“零信任的核心是‘适配业务的动态防护’”。只有将零信任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依托成熟的工具与可复用的流程,才能真正抵御新型威胁,为企业数字化发展筑牢安全生命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