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鱼学安全 于 2025-11-4 17:08 编辑
一、需求与目标分析在当前的网络攻防对抗中,传统被动防御已显不足。安全团队需要一种主动机制,能够及早发现潜伏在内网的威胁和识别外部攻击者的扫描与入侵行为。蜜罐技术通过部署仿真服务与系统作为“诱饵”,任何对其的访问均可视为恶意,从而实现对攻击行为的精准告警与取证。
方案核心目标: 利用深信服防火墙的策略控制与流量牵引能力,将针对真实业务的攻击流量引导至蜜罐系统,使攻击者在无感知的情况下攻击蜜罐,触发高可信度告警,为安全团队提供预警与取证时间。 方案成败关键在于“流量牵引”的准确性与隐蔽性。核心逻辑如下:
(图示占位:攻击者 → 深信服防火墙 → 正常用户流量 → 真实业务服务器;判定为攻击流量 → 蜜罐探针 → 产生高质量告警 → SOC)
关键技术点:
诱饵投放:部署高交互或低交互蜜罐,仿真常见业务(如 Web、SSH、数据库 等),并使用与真实业务无关的专用IP。
防火墙策略:基于深信服防火墙配置精细化安全策略,实现流量分流与放行控制。
地址映射(NAT)与路由:通过 DNAT 将外部访问诱饵公网 IP 的流量透明转发至蜜罐内网 IP,实现隐蔽诱捕。
三、实施步骤(示例场景)场景假设:
真实业务服务器 IP:192.168.1.100(Web)
蜜罐探针 IP:192.168.2.200(模拟 Web)
诱饵公网 IP:203.0.113.100(仅作诱捕用)
步骤一:蜜罐部署与准备部署蜜罐系统(示例:T-Pot、HFish 或商业蜜罐)。
配置仿真服务(如 WordPress、SSH、Redis 等),分配内网 IP(例:192.168.2.200)。
确保蜜罐与防火墙间路由通畅,准备日志上报(SIEM/SOC)。
步骤二:深信服防火墙关键配置配置目的 NAT(DNAT)策略:策略 → NAT 策略 → 目的 NAT。
目的地址:诱饵公网 IP(203.0.113.100)
转换为:蜜罐 IP(192.168.2.200)/ 对应端口
配置安全策略(放行诱捕流量):策略 → 安全策略 → 新建
注意:确保 DNAT 后不对该流量做 SNAT,以便蜜罐记录真实攻击者 IP(开启“源进源出”或类似功能)。
步骤三:验证与监控从外部网络访问诱饵公网 IP,确认能命中蜜罐并生成访问日志。
检查防火墙日志,确认 NAT 与安全策略匹配与转发情况。
四、方案价值与效益高可信告警:蜜罐访问几乎可视为恶意,告警误报率极低。
行为取证:记录攻击链路与手法,为溯源与威胁狩猎提供依据。
五、实施注意事项与风险控制避免误导正常用户:诱饵 IP 必须与真实业务 IP 明确分离,防止合法访问被误导。
保留原始源 IP:DNAT 配置需避免 SNAT,保证蜜罐见到攻击者真实 IP,以便溯源。
隔离与出口限制:高交互蜜罐必须在网络上进行严格隔离,限制其对内网和互联网的出口能力,防止被利用。
自动封禁谨慎启用:自动封禁机制需配合白名单与阈值规则,以防误封。
合规与法律风险:诱捕与取证行为应符合公司合规和当地法律法规,必要时咨询法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