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IT文章和IT段子的时候,总喜欢用一些谐音词来表达职位,例如程序员→程序猿、工程师→攻城狮等等,我其实比较喜欢攻城狮这个词,我们每做一个项目、攻克每一个难关,就像攻略一个个城池一样,我们都是所向披微,面对困难也毫不畏惧,我们正如狮子一样勇猛,冲向我们想要的成就。----广州鹏龙何智东
第一章 工作经历回顾
感悟:心中要有目标,并往目标前进。
其实我是学网络专业出身的,实习的时候在一间通信公司做运营商wifi的运维,但我目标一直都是想做企业网络这块,那时候简单的AP故障处理、简单交换机调vlan跟我想做企业网络不是很一致,后来毕业后就到了一间运维公司做软件方面维护,那时候可能也不是很自信,虽然没有直接入行但也想通过内部转岗的方式来曲线救国,转去做网络运维,所以就在那家公司呆了差不多一年,后来看转岗机会也不大,对简单的软件运维也不是很符合我个人职业规划,所以就考虑跳槽。
但是跳槽也不是说跳就跳,那时候也意识到企业要用人,首先要有战斗力,也就是基本的工作能力,最好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上手甚至可以马上上手。但由于过去工作经历里,对企业网络相关技术学习和接触较少,在求职过程中就不形成优势了,所以就考虑在求职前要给个人增值。在差不多一年的工作里,也有一定积蓄,所以就参数了半年的培训,学习了安全、路由交换、linux等,为以后工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半年的学习,已经有相当的累积了,培训完正好过年,然后就去了一家很小的做安全的代理商。说起来大家可能也不信,这家公司有多小?加上老板、老板娘和我也就三个人,从我入职到离职一直也就是三个人。不过正因如此,我在工作过程中可以独自去完成设备调试,包括售前测试、方案编写,参加投标等。那时候我也没人带,因为公司也就我一个普通员工,如果有人带我可能可以成长更快,因为可以从前辈获取经验,不过也正由于需要自己学习自我摸索,从而形成自我驱动力,一旦有了合适平台,个人成长自然不同往日。
总的来说,来鹏龙前接触的项目都比较小,数通产品和安全软硬件产品都有做,虚拟化产品基本没接触过。
不过那时候除了虚拟化基本都把某公司初高级认证都过了,钻石也过了2个。为日后来鹏龙工作奠定了基础,所以打好基础很重要;同时作为安全工程师,网络基础也要扎实,毕竟网络安全也离不开网络。
第二章 某公司争霸赛回顾
感悟:任何事情的结果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点。
我是从14年7月开始搞某公司的,同年开始参加某公司争霸赛,那时候我技术薄弱,知识储备也不足,战战兢兢地去参加争霸赛,虽然也幻想着自己RP大爆发说不定能拿个名词,还是被老天爷毫不留情地打脸了。第二年嘛,想雪上一年一轮游的耻,毫不犹豫参加了线下比赛,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该一轮游还是一轮游。那一年的区域冠军是我后来的同事,不过那时候看着他意气风发地获得全国赛门票,心里一个劲的羡慕啊,同时大概也认为自己没再也这个机会了。
直到后来去了鹏龙,获得大量锻炼机会,技术方面特飞猛进,16年获得区域赛亚军,17年获取区域赛和全国赛冠军,我认为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证明了有个好的平台对个人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任何收获都是累积的结果,从过程来说,一时失败也不要气馁,只要持之以恒,总会有收获的,哪怕证明方向不对也是收获,而达到一定目标也不是终点,而是更加广阔的天空等着我们。
说说这次全国赛的感悟的几点分享吧。
其实获得觉得能参加全国赛都是非常有实力的选手了,更多是靠临场发挥和运气,更不用说前五的其实基本都有获得冠军的能力了哈哈。
第三章 某公司服务中心工作
我工作的公司广州鹏龙是广州区域的行业服务中心,而某公司授权服务中心作为某公司服务体系的延伸,其实我是挺开心可以在其中工作的。虽然我未能在某公司这个平台里工作,但是服务中心依附在某公司这个平台里,我是收获挺多的,接触的项目、做事的方法、获得的行业信息和行业视觉都不一样,所以对个人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同时我也感受到某公司是一个非常注重服务的厂家,从400CTI到社区到社区的资料库和智能机器人,从对客户的回访和对我们工程师的回访(包括回访400服务和产品建议等),我可以看到服务是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了。毕竟我也认为在产品竞争白热化的年代,产品技术和客户关系不再是最主要的一环,技术服务也应该是同等重要的一环,而服务也必须逐渐成为某公司厂家和某公司代理商的一个让客户认可的品牌,从而带动产品的销售,提高相应的竞争力。
在服务中心工作过都知道,厂家很多服务措施都会延伸到服务中心,例如标准化测试/实施、邮件反馈、大交付等等,相比之前游击作战(做完项目就走没有任何交付和反馈),虽然有时候会烦这些措施会大量增加工作流程,但实际上正由于实施了这些措施而提高了工作水平,甚至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事前学习项目用到的技术、提前检查设备避免二次上门、每天工作完成后邮件反馈减少沟通障碍等等都是提高了效率)。
我是感受到的是,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做事就更加积极主动,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团队里,不仅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时也能让自己有所提高。
然后感谢每一个在工作上支持过我的人。
想知道如何解决上面的问题,想知道作为一个刚入门的工程师如何达到老技术一样的服务效果,来学习标准化吧,标准化帮到你。
第四章 说一个故事
有时候买东西,不是越贵越好,合适才是王道。
这是我实施过的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有些人好奇为什么SG和核心之间要串接两个交换机,是这样的,因为前期测试的时候,是一台SG和一台AF做出口,然后单线直连核心(核心冗余),但是不知道为啥就是老丢包,当时实施的工程师做了很多次配置调整后,在SG和两台核心之间串接一台二层交换机就可以了。但是加了交换机就增加单点故障的风险,所以在实施的时候,也是经过很多次论证和修改方案。(哈哈,我总算体会到设计师的苦逼)
当然啦,实践才是王道,与其害怕出问题,还不如在问题出现时马上解决。所以就利用午夜的时候进行几种方案的配置和测试(为什么要午夜?大客户你懂得,业务不能断嘛,只好培客户共同进退,连续几个晚上在测试,心累o(╥﹏╥)o。),最终在咨询过某公司某公司的资深工程师后,并经过实测验证,最终选择了大图的方案,优点是比较稳定,简单易维护,适合客户现在的网络环境,毕竟稳定才是王道。
至于为什么丢包,后来思科供应商(核心交换是思科Nexus数据中心交换机)派技术来了,根据相关资料原来是因为该交换机的vPC技术导致的。
科普来了:
什么是vPC(virtual port channel)?研究了大半天,其实它就是一个可以跨不同设备的port-channel技术。它的作用:可以实现网络冗余,可以跨设备进行端口聚合,增加链路带宽,当链路故障时比生成树协议收敛时间还快。
反正只要是两台核心和SG相连的网口,都会同时发包,即便是SG备机不工作也会往SG备机发包,导致丢包的现象出现;而且又不能对这两个口单独关闭vPC功能,所以只能在上面再串接两台交换机,利用STP功能把环路的端口drop了。这样既不会出现丢包和环路,又不至于出现单点故障。
之所以说合适才是王道,因为思科工程师当时说了一句:Nexus交换机压根不适合做生产网络的核心,放数据中心比较好。客户有钱嘛哈哈,领导说那个贵就买那个,谁知道用起来难受,当时除了vPC导致的丢包问题,还有居然不支持组播功能,当时还考虑AF做双主,核心通过写策略路由或者OSPF动态路由实现故障流量自动切换,不过都有技术上的障碍(而普通的Catalyst系列则没有这些问题),所以不是越贵越好哦。
最后有什么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