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_邢同涛 发表于 2025-4-18 16:21
  
替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授权问题,或者是业务出现卡慢的情况,
kmyd 发表于 2025-4-18 14:39
  
直播链接在哪,没找到。
山与海 发表于 2025-4-18 10:09
  
稳定性、性能、资源开销这几点还是重中之重,目前国内厂商都采用力大飞转的方式堆砌资源,但是深入使用就会发现和vmware还是有差距,国内其实vmware市场已经不大了,怎么缩小差距甚至是超越,才是国内超融合走向深海的出路
郑州陈冠希 发表于 2025-4-18 09:03
  
​​技术成熟度与功能差距​​
​​顾虑​​:国产虚拟化产品(如华为FusionSphere、云宏CNware、深信服HCI等)在功能完整性(如分布式资源调度、容灾能力)和性能优化(如大规模集群管理、低延迟场景)上可能尚未完全对标VMware的成熟生态。
​​应对​​:分阶段替换,优先在非核心业务场景验证国产产品的技术能力。
​​生态兼容性问题​​
​​顾虑​​:国产虚拟化平台对国外硬件(如特定型号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或上层软件(如Oracle数据库、SAP ERP)的兼容性不足,可能引发适配成本激增。
​​应对​​:联合国产硬件/软件厂商构建联合解决方案,提前验证兼容性清单。
​​服务支持能力​​
​​顾虑​​:国产厂商的本地化服务团队规模、响应速度、复杂问题处理经验可能弱于VMware的全球化服务体系。
​​应对​​:在合同中明确SLA(服务级别协议),要求厂商驻场支持,并建立内部技术储备。
​​迁移成本与业务连续性风险​​
​​顾虑​​:虚拟机迁移过程中的数据丢失风险、业务停机时间、回退方案缺失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应对​​:通过POC验证迁移工具可靠性,采用灰度迁移策略(如先迁移测试环境,再逐步切生产流量)。
​​政策合规与供应链安全​​
​​顾虑​​:国产化政策要求可能与其他合规要求(如GDPR)冲突,同时国产产品是否真正实现“自主可控”仍需验证。
​​应对​​:选择通过可信认证(如等保、国密算法支持)的产品,并审查厂商核心代码自主率。
SHGong 发表于 2025-4-17 11:38
  

1、国产化浪潮下,替换VMware还有哪些顾虑
替换过程中,如何保障业务在线迁移,导出虚拟机文件无法导入到HCI问题。

2、在替V过程中,哪些坑让你记忆犹新?这些问题和障碍是否已经解决 or 期望解决
HCI在内网中双节点授权问题,经常掉授权,授权流程繁琐等。(客户处不能使用key授权)
网泰王晓庆 发表于 2025-4-17 08:43
  
一、替换VMware的主要顾虑

    技术成熟度与稳定性

        国产虚拟化产品(如华为FusionCompute、深信服HCI、云宏CNware等)虽快速发展,但在超大规模集群管理、混合云兼容性、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性等方面仍需验证,企业对核心业务迁移存在风险担忧。

        关键问题:是否能达到VMware在复杂场景下的SLA(服务等级协议)?

    生态兼容性

        企业原有业务系统可能深度依赖VMware生态(如vSAN、NSX网络组件、备份工具Veeam等),国产方案需兼容异构硬件、旧版本操作系统、特定驱动或中间件,否则可能导致业务中断。

        典型案例:某金融企业迁移后发现核心数据库性能下降30%,原因为国产虚拟化层对NUMA架构优化不足。

    迁移成本与复杂性

        隐性成本常被低估,例如业务停机时间、数据迁移风险、员工技能培训成本。部分企业因缺乏专业工具,需手动重构虚拟机配置,导致项目周期延长。

    服务支持能力

        VMware拥有全球化的技术支持和知识库,而国产厂商在紧急故障响应、跨区域服务覆盖上可能存在短板,尤其对跨国企业或复杂混合云场景支持不足。

    政策与合规风险

        国产化要求可能与企业现有全球化IT架构冲突(例如外企需同时满足中国监管和海外GDPR合规),需平衡政策合规与业务连续性。

二、替换过程中的典型“坑”与解决进展

    兼容性陷阱

        问题:某制造业企业迁移后,PLC控制软件因依赖特定VMware虚拟硬件版本无法启动,导致产线停机12小时。

        解决方案:国产厂商逐步引入硬件穿透(PCI-Passthrough)增强支持,并与ISV合作定制适配层,此类问题已部分缓解。

    性能不达预期

        问题:虚拟化层I/O调度算法差异导致存储性能波动,某电商大促期间出现虚拟机响应延迟。

        进展:国产方案通过引入AI资源调度、优化分布式存储(如Ceph适配)缩小差距,但极端负载场景仍需打磨。

    迁移工具链不完善

        问题:早期国产平台缺乏类似VMware HCX的平滑迁移工具,依赖脚本+人工校验,某政务云迁移中误删虚拟机配置。

        改进:主流厂商已推出可视化迁移工具,支持增量同步和回滚,降低操作风险。

    运维体系重构

        问题:运维团队习惯vCenter管理界面,切换到国产平台后操作效率下降,误操作频发。

        应对:厂商提供仿真培训平台,并开放API与第三方运维工具(如Zabbix、蓝鲸)集成,逐步改善体验。

    授权模式差异

        问题:国产产品按物理节点授权,与VMware按CPU核心计费模式差异导致企业预算超支。

        现状:厂商开始提供弹性授权(如按虚拟机数量计费),但长期成本仍需评估。

三、未来突破方向

    强化异构兼容能力:通过兼容层(如OpenStack KVM优化)或联合实验室推动硬件/软件生态认证。

    构建混合云平滑路径:支持与AWS/Azure/VMware混合管理,降低跨国企业迁移阻力。

    发展灾备与安全能力:补齐SRM(站点恢复管理)级容灾、零信任安全架构等企业级功能。

    社区与知识共享:建立开源协作生态(如OpenEuler虚拟化组件),减少厂商锁定风险。

总结

替换VMware需采取“分阶段验证”策略:

    非核心业务先行:通过POC验证性能与兼容性;

    混合架构过渡:短期内保留VMware运行关键业务,国产平台承载新业务;

    生态协同:推动厂商、用户、ISV联合制定迁移标准,降低长期风险。

企业需在政策合规与技术可行性间寻找平衡点,而国产虚拟化厂商则需加速填补“不可见能力差距”(如全球化支持、企业级SLA保障),才能真正赢得市场信任。
书涵139 发表于 2025-4-16 17:28
  
国产化浪潮下,替换VMware还有哪些顾虑
替换过程中,如何保障业务在线迁移,导出虚拟机文件无法导入到HCI问题
沧海横流 发表于 2025-4-16 12:01
  
国产产品现在无论从功能性到价格都已经不输于国外产品,VMware已经没有市场了。
SHGong 发表于 2025-4-16 10:10
  
国产产品现在无论从功能性到价格都已经不输于国外产品,祝越来越好。~
jaffery 发表于 2025-4-16 08:52
  
1、国产化浪潮下,替换VMware还有哪些顾虑
替换过程中,如何保障业务在线迁移,导出虚拟机文件无法导入到HCI问题。

2、在替V过程中,哪些坑让你记忆犹新?这些问题和障碍是否已经解决 or 期望解决
HCI在内网中双节点授权问题,经常掉授权,授权流程繁琐等。(客户处不能使用key授权)。

发表新帖
热门标签
全部标签>
2025年技术争霸赛
每日一问
新版本体验
GIF动图学习
信服课堂视频
产品连连看
功能体验
标准化排查
纪元平台
安装部署配置
技术盲盒
高手请过招
社区新周刊
【 社区to talk】
技术晨报
安全效果
技术笔记
每日一记
2023技术争霸赛专题
平台使用
每周精选
2024年技术争霸赛
行业实践
畅聊IT
答题自测
专家问答
技术圆桌
在线直播
MVP
网络基础知识
升级
安全攻防
上网策略
测试报告
日志审计
问题分析处理
流量管理
运维工具
用户认证
原创分享
解决方案
sangfor周刊
VPN 对接
项目案例
SANGFOR资讯
专家分享
技术顾问
信服故事
SDP百科
功能咨询
终端接入
授权
设备维护
资源访问
地址转换
虚拟机
存储
迁移
排障笔记本
产品预警公告
玩转零信任
S豆商城资讯
技术争霸赛
「智能机器人」
追光者计划
卧龙计划
华北区拉练
天逸直播
以战代练
秒懂零信任
山东区技术晨报
文档捉虫
齐鲁TV
华北区交付直播
北京区每日一练
场景专题
故障笔记
排障那些事
西北区每日一问
升级&主动服务
高频问题集锦
POC测试案例
全能先锋系列
云化安全能力
专家说
热门活动
产品动态
产品解析
关键解决方案

本版版主

197
363
1010

发帖

粉丝

关注

6
12
28

发帖

粉丝

关注

12
7
1

发帖

粉丝

关注

本版达人

皮皮虾·真

本周建议达人

郑州网络

本周分享达人

二进制网络

本周提问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