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QI 于 2019-8-16 13:09 编辑
在这里,我还是一个刚毕业的小弟,第一次发帖写下我个人对超融合的认知历程……
一开始接触超融合是在某公司的官网看到的,当时我对于超融合的理解来自于百度上浅显的内容: “超融合基础架构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x86服务器)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元素,而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原来把组件和功能集成在一台主机上就叫超融合。
然后我接触到了某公司的HCI,集成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NFV功能等等……woc这功能好强大,这应该就是超融合理念了吧~
后来在学习了一些传统网络架构以及虚拟化技术之后,我发现“将资源集成统一池化”……这不就是虚拟化技术的概念吗?那为什么又叫超融合呢?慢慢的我开始了解一些厂商的解决方案以及对超融合概念的解释,在某篇文章中了解到计算下发的概念: “新型网络架构不用把数据从存储端取出来,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到计算端,而是将计算直接分发到存储上运行,将“计算”作为传输单元进行传输,这样大量的存储数据都是本地访问,不需要再跨网络上传输了。” ——什么是计算下发?怎么下发计算资源呢?
再后来,我开始学习某公司方案,对行业感知越来越深,最终定义我对超融合理念的认知:“随着虚拟化方案的普及,计算控制层很容易做到高可扩展和高可用,而传统存储无论是在性能上、可扩展性、易用性上都成了瓶颈。而超融合架构基于分布式存储和存储计算融合的IT架构,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存储存在的问题。” ——原来“将计算下发到存储”是将存储与计算融合,就是让计算本地访问存储资源啊。
传统IT架构中利用网络将计算与存储连接并提供互相访问;虚拟化解决方案将计算、网络、存储各类资源进行池化借助池中HA实现计算资源的高可用;而超融合针对存储,在虚拟池化的基础上,以计算与存储融合的理念,实现IT性能的整体提升。
回归到一台x86,就是最大程度上保证计算资源对存储的本地访问,移除网络瓶颈。在某公司vs3.0方案中,聚合副本的存在很好的实现本地访问。即使散列副本环境出现非本地数据,缓存SSD的分层也可以对远端数据完成本地化转移。同样的当节点故障时,计算资源的HA也会优先选择存在副本的节点上进行本地访问存储,保证存储访问速率。 ——原来这样实现超融合理念。
(副本保证数据高可用、条带化和SSD缓存提升存储访问速率这些就不提了,个人理解目前止步到这里了……)
才疏学浅,各位海涵,还望不吝赐教,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