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dds 于 2016-6-25 16:50 编辑
传统的IT基础架构是硬件定义的分离式架构,而现代IT的基础架构正逐步转向软件定式的融合架构,即SDDC,或者称之为HCI。
传统IT架构存在的问题:1、多种网络设备堆叠,不便管理。2、多个部门协调管理,运维复杂。如网络运维、服务器运维、安全产品运维等分开管理。3、资源无法共享,往往一台服务器只能给某个或几个业务系统使用,外置存储资源也无法彻底利用。 除了上述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新业务无法快速上线,传统的IT架构从购置硬件到业务上线,除了成本高之外,最大的弊端是无法灵活、快速的开展新业务。这在科技快速发展,商机转换为价值的周期大大缩短的时代,无法快速上线新业务是制约企业发展有最大阻力。 还有,传统IT架构横向扩展困难、IO严重依赖RAID卡、设备不可见等都制约着企业业务的快速、良性运转。 因此,当一个替代性的解决方案出现的时候,老的IT架构正逐步退出这个时代。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感觉直到近些年,融合架构才引起各主要网络公司的注意? 其实国外很多公司很早就在做,比如VMware、Microsoft、Citrix一直在做桌面虚拟化和服务器虚拟化,还有Google一直在做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的尝试,这些公司也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推广,但做为最终的用户来讲,或者一般的网络工程师来说,感觉不是很熟悉,不知道是国外厂商在国内推动水土不服的原因? 我猜测最近虚拟化火的原因(纯属个人臆测): 1、云计算给了 超融合的土壤。云技术的兴起和火速推广,让人们快速科普了VMware干了十几年别人也没弄明白他们干了的那些事。记得从14年起吧,国内各大厂商推云技术,像百度云、华为云、微云等,不管做IT的,还是做手机、PC的,都一股脑的推。这次的野蛮生长让人们了解了云的基本概念。 2、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大数据的火好像比云计算早一点,查了下资料大概在2010年左右。我印象最深信的是看新闻,新闻主播在说十一黄金周的时候,说从大数据怎么着怎么的,可见大数据已经深入人心。大数据依赖云计算,依赖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虚拟化讲述。现在好多公司都在建自己的数据中心,自己的私有云,大点的就建公有云、混合云。 3、虚拟化技术的推广。随着XEN、KVM两种技术的日益完善、各大厂商对两种技术的推广以及虚拟化技术的开源性,使更多厂家加入到虚拟化技术的阵营中。而虚拟存储技术(ceph、gluster)的推进和开发平台(openstack、cloudstack)的支持,更加速了其向前进的步伐。 4、传统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的销售疲软。现在,国内客户机房的网络设备基本已经能满足其未来3-5年的需求,甚至10年之内不需要动,这归功于销售的超前性,在出口带宽还处于百兆的水平时,就帮客户规划好了内网万兆的光口高端设备。这样,国内网络厂商如果想继续不中断营业额的增长,就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而虚拟化就是最好的增长点。 5、国家对新技术的支持。从国家领导人一次次参加网络大会,可见国家对新技术的重视。而云计算显然在这个范畴里。 有用户需求、有政策支持、有增长上行压力,再加上技术的支撑和前行者的成功,导致国内众多厂商紧跟时代,大刀快斧的布局超融合。
那超融合有哪些好处呢? 1、业务快速上线。省掉硬件上线、系统安装等冗余环节,直接在HCI平台上搭建,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2、运维简单。不需要设置单独的服务器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存储管理员,只需要会调试HCI即可;不需要运维数据不同产品不同型号的设备,只需要熟悉HCI界面,简单操作即可。 3、可见。不需要绘制拓扑表,不需要网络拓扑显示设备,HCI的虚拟网络可实现上述功能。 4、支持纵向、横向扩展。相比传统的IT架构来说,扩展更加容易,只需要将新设备加入HCI集群即可。 5、网络设备虚拟化。支持分布式交换机、分布式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在线部署。
上述是所有超融合产品的共性,某公司有哪些特色呢? 1、热备盘技术。在原有的SSD缓存盘、多副本的技术上,增加了热备盘技术,保证数据任何时候都是以多副本的形式存在,提升用户数据稳定性。 2、IO智能预计。通过判断下一个要读的数据信息,预先放在缓存里,提升IO的性能。并使用virtio技术缩短虚拟机到KVM的路径,绕过qemu组件,提升IO性能。 3、本地IO。虚拟机数据写的时候,优先将虚拟机的数据写到同一台主机上。当虚拟机拉起时,系统会在虚拟机的第一副本所在的主机将虚拟机拉起,节省网络间的IO消耗。 4、设计紧耦合机制。跳过虚拟机向iscsi发送数据的中间过程,将虚拟机向外的数据直接转交给控制节点的虚拟机,实现数据从虚拟机到SSD缓存盘再到HDD硬件的转换。 5、故障探测技术。快速定位问题,排除故障。 6、虚拟网络设备。vAF、vAD、vVPN等各种虚拟机网络设备的支撑,是其他传统网络厂商和国外其他厂商没有的优势,可以保障平台内数据的安全和客户的多样性需求。 7、HCI的安全。HCI超融合的系统集成了WAF的安全组件,可以保证其系统和4层网络的安全。 8、其他创新技术。一键式备份、快速迁移、虚拟网络设备数据转发优化。
在实际的测试、实施环境中,用户最关注的数据的安全,我觉得这里安全要分两个方面:数据不会丢失、数据不会被破坏。体现对HCI的功能要求就是: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这两个方面,我感觉现有的技术应该是能够应对这个需求的。唯一感觉会出问题是迁移时数据的安全,担心数据迁移时会丢失。 超融合是个机遇,但夹杂着风险。前期的投入能不能换来后期的盈利是超融合厂商应该考虑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各大云平台宣布不再提供个人云盘业务,就是因为找不到盈利点导致的。希望某公司能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在国内虚拟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HCI-5.0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