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存储 1.高性能:它通常可以高效地管理读缓存和写缓存,支持自动的分布式存储通过将热点区域2映射到高速缓存,提高响应速度。一旦不在是热点,那么存储系统将会把他们移除。写缓存技术可配合高速存储明显改变整体存储的性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先将数据写入高速存储,再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同步落盘。
2.支持分布式存储:通过网络进行松耦合链接,允许高速村塾和低速存储分开部署。一定条件下分层存储的优势可以发挥到最佳。解决了最大的问题是当性能池读不命中后,从冷池提取数据的粒度太大,导致延迟高,从而给造成整体的性能的抖动的问题。
3.多副本一致性:他相比传统的存储框架使用RAID不同。它采用了多分本备份机制,存储之前进行分片,之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存在集群的节点上,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布式存储通常采用的是一个副本写入,多个副本读取的强一致性技术,读取数据失败,从其他副本获取,重新写入该副本恢复。
4.容灾与备份:对于容灾采用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快照,可以实现一定时间下的数据的保存。他有利于故障重现,有助于分析研究,避免灾难,备份就是为了数据的安全性。
5.弹性扩展:分布式存储可预估并且弹性扩展计算、存储容量和性能,节点扩展后,旧数据自动迁移到新节点上,实现负载均衡,避免单点问题。水平扩展只需要将节点和原来的集群链接到同一网络,整个过程不会对业务造成影响,当加节点时,集群系统的容量和性能随之线性扩展,新节点资源会被平台接管,分配或吸收。
6.存储系统标准化:随着分布式存储的发展,存储行业的标准化进程也不断推进,分布式存储优先采用行业标准接口(SMI-S或OpenStack Cinder)进行存储接入,在平台层面,通过将异构存储资源进行抽象化,将传统的存储设备级的操作封装成面向存储资源的操作,从而简化异构存储基础架构的操作,以实现存储资源的集中管理,并能够自动执行创建、变更、回收等整个存储生命周期流程。基于异构存储整合的功能,用户可以实现跨不同品牌、介质地实现容灾,如用中低端阵列为高端阵列容灾,用不同磁盘阵列为闪存阵列容灾等等,从侧面降低了存储采购和管理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