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超融合
总有人问: 我为什么要用超融合? 我有虚拟化了还需要超融合吗? 超融合跟私有云有什么区别? 我业务打算都放在云上了,还有建立超融合的必要吗… … 一个个问题来,我们先看看数据中心搭建的一个演变过程。
数据中心在创建的时候会经历如下几个过程:
第一个阶段:传统数据中心——硬件化 目前基本只有少数的小型企业还处于这种状态,特点如下: ① 设备独立——单个设备承载单个功能 ② 管理割裂——单个设备单独管理 ③ 厂商异构——服务器、网络、安全等设备由不同厂商提供 缺点也很明显: ① 硬件资源利用率极低,硬件投资成本大,资源浪费明显 ② 业务上线周期长:从市场调研,到预算规划,到硬件采购,到部署上线,周期在1个月到半年不等 ③ 管理维护难,排障难,扩容难。 ④ 无冗余性、无高可用,故障恢复周期长。
(欢迎补充) 由此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虚拟化——计算资源的虚拟化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服务器虚拟化。
特点如下: ①资源池化——硬件服务器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部分硬件资源的整合,构造计算资源池化。 ②统一管理——在虚拟化平台上建立虚拟机,在虚拟机里部署业务,实现平台上虚拟机的统一维护和管理。 ③横向扩展——计算资源不够,可以直接补充硬件服务器达到资源扩展。 ④高可用性 虚拟化的整合只是解决了硬件服务器利用率不足的问题,相对的优势就是电力、空间、硬件成本的节约。 但是,不要忘记了。仅仅只是计算资源的虚拟化!简单说,虚拟化实现了计算可以在不同硬件主机上移动,但是网络呢、存储呢?服务器虚拟化的引入几乎都会伴随着共享存储一起使用来达到高可用,故障迁移、在线迁移等功能。 设想一下,如果存储不共享,运行在虚拟化平台的A服务器上的主机的数据只是保存在A服务器的硬盘空间上的话,一旦A服务器故障了,那么运行在A服务器上的虚拟机全部离线。影响自然比传统单台服务器承载单个业务要大得很多很多。为了能够应对单台服务器故障不影响整体业务使用,必然要有高可用的功能,那么共享存储自然是必不可少。 所有
所以服务器虚拟化的缺点也很明显: ① 虚拟化软件的高昂投资 ② 网络、虚拟化平台、共享存储的复杂运维 ③ 共享存储的高昂投资,存储扩容难 ④ 同样,跟传统数据中心共同的问题就是网络、安全设备的厂商异构、独立管理问题没有解决。
那如何解决引入服务器虚拟化之后带来的这些问题呢?又如何在成本、管理、高性能等各种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点?设想一下,把整个数据中心所需要的安全、网络、业务、存储都虚拟化了,怎么样?
看看上图,这就是超融合搭建的数据中心。 再看看下图,这就是超融合数据中心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虚拟网络搭建图
以前我们需要用各种硬件堆叠才能搭建起来的数据中心,不仅复杂还浪费硬件成本,占用机房空间。 而现在通过x86服务器和二层交换机的连接,将网络功能、计算功能、存储功能和安全功能全部软件化,以软件的形式实现我们传统数据中心硬件堆积所完成的一切功能。全部组件融合在一套虚拟化管理软件HCI平台中。
某公司超融合以x86架构服务器为硬件底层,安装上HCI平台接管全部硬件资源,包括cpu、内存和硬件。然后通过虚拟化技术跨硬件平台组成集群资源池,从资源池里按需分配随需所取,构建出我们所需要的业务系统和网络功能。
那么,超融合平台带来了哪些好处? ① 存储虚拟化——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一份数据在不同物理主机上存有总共2-3份,确保单台主机或者单块磁盘故障不影响整体业务 ② 统一运维——一个平台维护整个数据中心,不再单独管理网络、业务、存储和安全 ③ 节约成本——服务器虚拟化的节约硬件服务器基础之上,节约安全设备投资的硬件成本 ④ 扩容简易——直接新增物理服务器就能达到扩容整个平台硬件资源的目的
看看这样的一张对比分析图:
从技术上来讲,虚拟化是超融合的基础,但是有了虚拟化,再建设超融合不是必须,而是更优的选择。 企业在虚拟化系统上面的经验越多,就能够越明显的发现虚拟化技术带来的新困难和新问题,而这些困难和问题,就是超融合的机会。事实上,超融合已经成为下一代企业数据中心建设的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