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或许会比往年更冷。
由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的Christelle Not和Benoit Thibodeau共同领导的团队,通过对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研究后发现,北大西洋的洋流已“急剧减弱”,甚至正处于1500年来的最低水平。
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 AMOC可能减弱甚至是崩溃,部分原因是因为格陵兰的冰盖融化,向海洋释放了过多淡水,这种淡水的密度会比较低,它会冲淡和导致水团变轻,从而阻碍洋流在北极地区的下沉,进而减缓整个循环。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异常变化的洋流将对北美和欧洲气候产生深远影响,并且还与小冰期时代之前的洋流看起来极为相似。
无独有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期通过近地望远镜发现,太阳黑子数为“零”的记载可以连着几天,甚至几个星期。
NASA表示,太阳黑子活动的减弱正在导致地球表面之上的大气边缘,大气层失去热能:
“我们检测到了330亿瓦的红外辐射功率,这比太阳活跃时期的的功率要小上10倍。”
华尔街见闻会员专享文章《粮食能源遭哄抢,疾病与战争肆虐!准备迎接下一个小冰河期?》中提到,这可能意味着地球即将进入历史上第二个“蒙德极小期”。而上一个最知名的太阳黑子活动长期处于最小值的例子是明朝小冰河时期:
元朝正好夹在中世纪暖期与小冰期之间,经历了气候快速的冷暖变化,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灾害最频繁的朝代,特别是14世纪前期还发生一个气温快速下降的过程。气候快速下降导致农产品产量突然下降,对普通农民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所谓小冰期指1550年至1850年之间全球气温显著偏低的时期,与之前的中世纪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相对应。小冰期的重要特征是长时间、全球范围内气温的显著下降。
至于有多冷?大概比20世纪偏低不到1℃,但这正是这1℃的变化已经足以让海南北部部分地区下雪。
(本文来源: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