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王俊华 男
上海区云计算交付团队成员,参与某公司超融合、某公司某公司大师云平台、携程旅游网上网行为管理等项目
今年开始,整个集团都在不断的提创新,那么,创新的来源来自哪里?
当然是来自客户,某公司CEO曾说过,不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都是耍流氓。所以,我们给产品提的意见来源不应该只是被动的从客户那里听到的吐槽,而应该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产品的改进中来,在主动的心态下才能挖掘出更多客户需求。
为什么要做产品需求反馈的工作?我觉得这是我们个人价值体现的一个延伸。从入职以来,老李不断地给我们灌输这样一个观点,我们不只是去调设备的,在这个岗位上我们可以做并且有机会做些额外有益的事情。在产品方面,我们的价值不应该只是体现在让现有的产品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也应该成为产品进步的推动者。
有一次,和研发一起出去拜访客户,研发从客户那里收集了很多的产品建议,我发现这些产品建议我们在平时的项目中只要主动和客户多聊聊也是可以收集到的,而且我们是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去接触客户,去了解客户的需求,我们也可以成为产品设计、改进的参与者。
怎么做这项工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着手做。
产品功能不能满足客户要求?
当产品功能不达客户预期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客户要这个功能的真实需求,如果可以从产品的其他功能进行引导替代,就先间接实现客户的需求,最后在系统中反馈客户的真实需求,如果不能引导,挖掘好客户的最终期望,也在系统中做好反馈。
如何让界面配置更简单、更清楚?
一个好的产品,在功能上满足了各种需求,还应该在产品的使用体验上。好的体验就是让使用者可以减少在这个产品上的学习成本就可以,这个学习成本包括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让我们原厂工程师、渠道工程师和客户工程师都易上手。
比如:很多人都应该配过邮件告警,有没有感觉到配置邮件发送人经常失败,如果需要使用QQ作为邮件的发送者,还要登录到QQ邮箱去开启QQ的SMTP等,整个配置过程特别麻烦,而且出错率特别高,如果在我们的配置界面上有个设备内置的邮件发送者选项,比如说当设备可上网时可选择“sangfor”为邮件发送者,整个配置过程是不是变的特别简单了,同时,客户收到一封来自sangfor的告警邮件,感觉会不会很不一样呢。
再举个例子,VDC上有个“隐藏导航栏”的选项,这个选项很明显的意思是进入独享桌面后上面的导航栏会隐藏掉,使用起来可以达到和物理机一样的效果,但是,这个选项后面还包含着一个意思,勾选这个选项后可以做到虚拟机和盒子的开关机一体化,“隐藏导航栏”这几个字确实很难让一个新手联想到开关机一体化功能的,如果在这个选项后面注明这个功能,是不是可以让记忆的内容更少些了。上述建议提交给研发后都立马被采纳了。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操作更简单,需要记忆的内容更少。让产品配置更简单,也可以成为我们产品需求收集的很大的一个来源。
如何避免别人犯同样的错?
想必大家在我们的产品上遇到了不少坑,然后了解到这个坑,知道下次自己该怎么避免同样的问题,最后感觉自己萌萌哒,像get了一个新技能一样。
其实,作为原厂工程师,我们自己都会踩到这个坑,那么渠道工程师、客户工程师踩到这个坑的概率不会是更大的吗?这时,我们可以多想想如何避免他们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之前去给一个客户升级云桌面,去之前查了下订单,软件升级服务还在,因为VMP的版本和VDC的版本是配套的,升级VMP不需要升级序列号,过去也没再看VDC序列号有没有过期就先把VMP升上去了,在升级VDC时提示软件升级序列号已过期,导致无法升级,最后该问题确认是开错了序列号。如果以后渠道工程师也没确认是否升级序列号已过期就把VMP升上去了,而VDC升不上去,这样会给客户带来很大的麻烦,但是如果在升级VMP时设备会去校验VDC的升级过期时间就完全可以避免了这个问题,最后,这个建议被研发被采纳了。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何避免后来者同样遇到,也可以成为我们挖据产品需求的一个方向。
站在客户的知识层次上去使用产品!
我们的产品,对内来说,我们知识层次所了解的与研发知识层次所了解的肯定不一样,这就是有时我们听不懂研发在讲什么,因为在这个产品上研发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比我们深和广,我们与研发在知识层次存在差异造成的。同样的,我们的产品,对于客户和我们来说,我们是有更深的知识沉淀支撑着,对产品中的一些功能和名词都很容易理解到,而客户不一样了,他们刚接触到我们的产品,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对一些内容,有时候很难理解。
举个例子,超融合中有个HA表,里面有个名词叫“直连的物理出口”,有个客户,对我们的产品非常感兴趣,自己去研究我们的超融合,“直连的物理出口”这个名词困扰了他好久,始终无法理解这个名词的含义,我过去给他讲了下,他觉得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定义这个名词,最后客户直接来一句,按照定义的“直连的物理出口”的字面意思,那么虚拟机应该直接连在了物理出口上吧,但是,你们的虚拟机是连在了“端口组”上啊,“端口组”类似于一个交换机吧,这样看下来也没有直接连在物理出口上吧。这时,才发现,因为自己之前对我们的产品有了一些基础,导致对一些名词形成了思维定势,觉得有些东西就是这样的,没有站在客户的认知程度去思考这些东西的合理性,但最终,我们的产品是要交付给客户的。
所以,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倾听用户的建议,去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也可以发现收集到很多的产品建议。
以上是我的经验分享,欢迎大家畅所欲言,谈谈您是如何发现产品需求或者晒一晒这些年,您被某公司研发采纳过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