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Q工作原理就是:数据在私网中传输时带一个私网的tag,定义为C-VLAN Tag,数据进入到服务商的骨干网后,再打上一层公网的VLAN tag,定义为P-VLAN Tag。到目的私网后再把P-VLAN Tag剥除,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的二层VPN隧道。 P-VLAN Tag标签是嵌在以太网源 MAC 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之后。也包含一个12位的P-VLAN ID,可支持1-4094个VLAN。P-VLAN CoS域包含3位,支持8个级别的优先级。在基于Q-in-Q网络中,运营商为每个VLAN分配一个P-VLAN ID,然后把用户的C-VLAN ID实例映射到这些P-VLAN ID上。因此,用户的C-VLAN ID就被保护起来。
Q-IN-Q VPN:这是运营商级别的2层VPN,普通用户基本无意义。
相对基于MPLS的二层VPN,QinQ具有如下特点:1.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为简单的二层VPN隧道;2.不需要信令协议的支持,可以通过纯静态配置实现;3.由于QinQ的实现是基于802.1Q协议中的Trunk端口概念,要求隧道上的设备都必须支持802.1Q协议。4.QinQ主要可以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缓解日益紧缺的公网VLAN ID资源问题;2.用户可以规划自己的私网VLAN ID,不会导致和公网VLAN ID冲突;3.为小型城域网或企业网提供一种较为简单的二层VPN解决方案 1. 没有协议交互过程,不需要任何配置; 2. 与业务不关联,对DSLAM无影响; 3. 扩展了4k VLAN; 4. 二层VLAN统一规划,同时要求运营商二层网络必须支持二层VLAN tag,对设备要求比较高。 5.报文有效载荷降低,同时造成可能分片、重组; 6. 协议扩展性不强,不支持用户其他控制属性。 QinQ功能应用场景: 应用场合:Internet 业务、VOD/VoIP、大客户接入及VPN、FMC全业务 |